海拔2400米的彝良产业园区松林片区,被称为“云端上的园区”,依托丰富的硅矿资源,办公楼、宿舍楼、食堂楼等建筑拔地而起,长800多米、宽150米的厂房全部建成,厂区内密集的输送管道长达10千米以上,大型机械设备日夜不停地运转着,源源不断地生产出硅砂……
这里是刚投产不久的年产200万吨硅砂的彝良旗滨光伏玻璃用硅砂精加工项目一期物理提纯工艺生产线,是彝良产业园区发展资源经济的重点项目,也是昭通市打造千亿元级绿色硅铝产业的重要一环。
彝良旗滨光伏玻璃用硅砂精加工项目位于彝良县奎香苗族彝族乡松林村上寨村民小组,总投资约10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计划投资5亿元。项目自2022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在各级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工程建设进度已完成95%,生产线已正式投产,正抓紧进行土建扫尾、外墙装饰、厂区绿化、道路硬化等工作。5月15日,彝良旗滨光伏玻璃用硅砂精加工项目的下游工厂旗滨集团云南昭通光伏高透基材一期项目在昭阳区旧圃镇后海村点火成功,4条日熔化量为1200吨的超白光伏玻璃基片生产线建成。
彝良县硅资源储量在200亿吨以上,居全省首位,有石英矿登记矿权13个,主要分布在奎香片区、钟鸣片区和小草坝片区。在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彝良县提出了“打造西南片区优质硅材料供应和硅基材料加工基地”的发展定位,奎香片区就是彝良县重点建设的“硅谷”。位于奎香乡处乐村的彝良县凤彝硅产业园,由安徽杜氏集团投资建设,目前正在进行项目场平。项目计划分两期建设,总投资60亿元,其中一期计划投资30亿元,新建年产200万吨高纯石英砂、10万吨高硼硅玻璃及1000万只高档玻璃制品生产线亿元,新建两条光伏玻璃生产线。
“我们马上要按要求启动矿山标准化厂房建设和生产线月份升级改造完成后,生产线不仅仅可以实现绿色、智能化生产,生产能力还将从年产50万吨提升到500万吨。今年一季度公司有3000多万元的产值,全年可完成8亿元到10亿元的产值。”在松林村,彝良万达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郑秀明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郑秀明介绍,公司计划将今年的营收新建一个年产200万吨的石英砂洗选厂,2025年投产后公司的产值将比现在翻一倍,达到近20亿元。
彝良县沐阳硅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彝良万达工贸有限公司目前的下游企业,石英砂洗选厂里二三十名工人正在检修、清理洗涤设施,6间库房分类别堆满了石英砂,几辆车正在装运石英砂。“我们是2019年建成的两条石英砂水洗系统生产线万吨石英砂,卖给了西南地区的一些光伏玻璃厂家当原材料,市场销售情况良好。”彝良县沐阳硅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雁明说。
目前,随着旗滨集团、杜氏集团的落地以及原来园区几家企业的升级和扩建,彝良“硅谷”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彝良产业园区是云南省独立保留的89个省级及以上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之一。在推动园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过程中,彝良产业园区紧紧依托优质丰富的高原特色农业生物资源,坚定不移地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着力提升园区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园区内生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巴食川珍农业发展(彝良)有限责任公司2020年落户彝良产业园区,依托彝良100万亩竹产业资源,建成竹笋深加工项目,2023年实现产值8000多万元。经过市场的持续拓展、产能的逐步提升。今年一季度,企业产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超过1000万元。总经理黄中权说:“我们都是订单式生产,一季度的情况相对来说比较好,产品一直供不应求,实现了3800多万元的销售产值。”黄中权说,公司正着手新建一批生产线月份投产后,生产能力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为进一步丰富生产内容,公司谋划把竹笋事业部总部从成都市搬迁到彝良县,在现有生产线的旁边再建一条生产线。
据了解,巴食川珍农业发展(彝良)有限公司从2023年开始,就和5个产笋大村的村集体经济公司合作,分别在本村新建1个竹笋煮熟杀青的初加工厂,并在小草坝镇建设竹笋深加工厂,形成竹笋收购、初加工、精加工和包装的一条龙生产模式。黄中权说:“这6个厂在8月份开始投产,计划今年收购、处置竹笋18000吨,2025年的生产能力将达到35000吨左右。”
战略精准是制胜的关键。当前,云南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关期、政策叠加的机遇期、后发赶超的奋斗期,省委、省政府提出了“3815”的目标,要求全力发展资源经济、全面振兴园区经济、加快发展口岸经济(“三大经济”)。
找准优势锚定发展“着力点”。彝良资源禀赋优渥,已探明煤炭储量18亿吨、铅锌241万个金属吨、硅矿储量200亿吨,“小草坝天麻”、竹笋等驰名中外。近年来,彝良县立足资源优势,以资源换产业,以园区聚产业,坚持把培育新兴起的产业、加快经济转型作为主攻方向,全方面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彝良县已规划设置石英砂矿采矿权16个,规划年生产规模4600万吨,年开采原矿可达500万吨,是昭通“五个千亿元产业”中硅铝产业的重要原料保障区。
加强要素保障建成“强磁场”。彝良县成立了由县长任主任的云南彝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做大做强产业园区。成立要素保障专班,由县分管领导负责,从自然资源、林草、环保、水务、工科、园区等部门抽出专人,建立彝良工业用地数据库。协调推进高速公路组网和产业公路建设,加快矿区、项目规划区公路连接主干道的提级改造,建设专用道路,打通运输难的“最后一公里”。协调电力、天然气等部门,在工业用地数据库土地周边提前规划变电站和天然气管道,为项目落地提供支撑。彝良县积极争取3亿元专项国债,共筹集6亿多元,全力推进奎香片区建设保障工作,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的21.1公里长的产业路及两个日供水分别为1300立方米、2000立方米的供水项目已建成投用;由南方电网投资近3亿元建设的110千伏变电站和35千伏输电线路也已建成投用;供气站、污水处理厂等其余配套设施正加紧建设。
改善营商环境招商形成“增长极”。彝良县大力整治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加快建设“网上办”“掌上办”“一窗办”体系,推进事项清单化、流程规范化、服务网络化。结合实际出台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招商优惠政策,对招商落地的项目专班推进,从项目选址到建设投产全程提供“保姆式”的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很多问题,助推项目快速投产。昭阳和彝良打破地域限制,优势互补地建成了旗滨光伏玻璃产业链。
招大引强新兴起的产业“集群化”。按照奎香、松林、小草坝、钟鸣“一园四片区”的发展格局,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为重点,定向引进具有核心地位的企业,着力招大引强建链延链补链强链,致力于建设云南省绿色硅产业基地、生物资源加工产业基地以及昭通市工业转型发展示范区。目前,园区入驻企业达43家,其中规上工业公司22家。2023年,全省园区排名上升到41名,园区发展动力逐渐增强,竞争优势进一步显现。
“2023年,我们园区的整个产业规模已达到了32.5亿元,大多分布在在硅矿产业以及我们的碳素产业上。今年一季度我们的整个产值近8亿元。2024年,我们的产值预计将会达到42亿元。”彝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陈俊霖说。
原标题:《做好“产”文章⑦|云南彝良产业园区:建设资源经济的“磁场” 打造西南优质硅供应基地》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