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夏天蚊虫老鼠、冬天刺骨寒风,他没有动摇,咳嗽拖成了慢性气管炎,经常气喘得不能说话,他从始至终坚持在脱贫攻坚一线。忙碌的时候连续一个多月没有休息,顾不上照顾妻子和两个孩子。一次开车去乡里,雪天路滑,汽车撞到了路边护栏上,差点掉到路边的深沟中,但他直到安顿好工作,才把车送到修理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想方设法筹集防控物资,第一时间奋战在战疫一线。他带头表率,签订了党员疫情防控承诺书,与驻村工作队员、村干部共同值守在村疫情防控检查点,严防严控,在防控一线忠实履行责任担当。
刚驻村时候,部分村民不理解、不信任、不支持,他决定从解决基础设施和困难群众问题入手。他和工作队协调水务部门进行供水管网改造,让平时浑浊的自来水变得清澈;他多方筹集资金,维修已黑了半年的路灯,为村文化广场配置石桌石凳,在村民庭院安装太阳能院灯。他针对特殊困难群体,拉出帮扶需求清单,针对性开展帮扶:为家庭困难的10名在校中小学生联系爱心资助,给孩子们送去了书包文具,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改变祖辈命运走出去;经常去看望生活困难的低保五保户并捐赠衣物;联系社会力量为75岁以上老人赠送了拐杖。他建起了“许家窑驻村干部连心微信群”,村民有什么困难和意见都可以有群里说;村民有困难找到他,他都会放下手头工作、放下饭碗,第一时间去解决。村民袁仁义因病生活困难,他及时为其申请了低保救助;村民贾斌房子存在重大隐患,村民薛志广房屋周围积水严重,他积极想办法处理。2019年11月26日晚,贫困户朱占奎骑电动车掉到了沟里,造成脑出血,呕吐昏迷,生命垂危。他一面安抚家人,一面紧急联系协调住院、抢救,终于挽回了朱占奎的生命。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许家窑村小康之路如何走?带着这样的一个问题,他一面走遍了每一家农户、每一块土地,一面赴灵丘县边台村、云州区新堡村、天镇县万家乐移民安置区、五里墩村等多地考察学习扶贫经验,收集学习全国各地产业扶贫经验做法。他组织召开村两委干部、老党员、村民代表座谈会,全面掌握村情户情。经过深入调研,他全面掌握了全村人口和产业发展详情信息,和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员研究发展规划,落实帮扶政策,最终确立了“智志提升为根,特色产业为干、生态宜居为枝,文明乡风为叶”的发展思路,为许家窑村的小康之路明确了方向。他要让许家窑村小康之树在党的阳光沐浴中根深、干壮、枝繁、叶茂,成为属于许家窑人的参天大树。
为优化种植结构,他赴河北省张北县脱毒马铃薯原种繁育基地考察,推广优质马铃薯种薯种植200余亩,农户亩均可增收500到1000元;与天镇县同心源果蔬公司达成协议,发展“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定单式农业产业模式,改变过去大田作物结构,引进糯玉米培养种植项目,春天免费为村民提供种子和技术上的支持,秋天由公司以协议价收购,比种植普通玉米亩均增收500到800元,且保证了农户的稳定收入;与山西省农科院高寒作物研究所专家对接,引进推广优质小杂粮良种种植。为提高农户收入,促进“消费扶贫”,推进建设“爱心磨坊”,联系社会力量配置了碾米机、磨面机、去砂机和真空包装机,发展小杂粮加工,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针对许家窑村土地少、老年人多的特点,推动“家庭农场”建设,发展土鸡养殖。他到处打听,四次赴市级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新荣区利国种鸡场考察洽谈,想方设法筹集资金19000余元,免费为村民建设防晒防潮的标准鸡舍;预计农户年增收3000-5000元。
他经常入户了解生产情况,为村民朱占何联系优良种羊,协调联通公司为其羊场安装网络;为村民贺金枝联系农技专家了解养猪技术和养殖扶贫政策、赠送技术书籍;为养猪户薛志广联系优质能繁母猪,为贾有斌发展养羊联系等等。他还组织村两委为帮扶许家窑村的爱心人士颁发荣誉村民证书,出具感谢信,让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到脱贫攻坚伟大事业中来。
过去不少村民在观念上还存在着“等着别人送小康”思想。他特别注重在“扶智”“扶志”上下功夫,切实提高农户致富能力,激发村民致富愿望。他主动联系市农业畜牧专家到村现场开展养殖防疫培训,与大同市畜禽繁育工作站、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建立合作,建设“农技扶贫基地”,农技专家随时到村现场指导养殖,农户和专家直接建立了联系;针对农技专家来村授课机会少成本高,农户农忙白天顾不上的问题,积极推动农村“微课堂”建设,申请购置安装了投影设备,探索远程教学、“夜校”教学、随机教学,提高农户种植养殖技术,推动“庭院经济”发展,逐步的提升农民收入。现在,村委党群活动室成了村民提高种植养殖水平开阔眼界的“微课堂”,村民的致富信心更足了。
他把党的惠民政策编印成册送到老百姓家中,面对面讲解党的政策,让老百姓感党恩、跟党走;他建设了“奋斗”墙,收集整理脱贫攻坚路上的摄影作品、美丽瞬间,让村民看到近年来村里的变化和自己奋斗的历史。
许家窑村经过乡村改造工程,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环境卫生不乐观。他带领工作队捡烟头、清积雪;他和村委研究村规民约,落实保洁制度,建设“文化庭堂”,开展卫生文明户评选,推行扶贫超市积分制度。在市人社局领导的全力支持下,他和村两委实施了“绿化工程”,在村边路旁种上了云杉、油松等树种500余株;开展“清洁工程”,在村放置垃圾桶,为村民捐赠扫把、香皂、洗衣液、垃圾桶等清洁用品,倡导良好卫生习惯。他筹措资金购置表演服装,请舞蹈教师现场培训,鼓励村民参加村文化队活动,强身健体的同时释放文化热情,引导村民健康生活娱乐生活方式。渐渐地,昔日的土村庄干净了,村民的精神面貌得到极大提升,幸福感显著地增强。